45 岁程序员,精通各种技术,却没有面试机会?!
Mr.K / 2021-11-28 19:09:30
45 岁程序员,精通各种技术,却没有面试机会?!
军哥手记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技术领导力 ,作者Mr.K
见字如面,我是军哥!
看到一则新闻,挺唏嘘的,不吐不快!
讲的是一位45岁的程序员Mary,在政府官网上给总理留言:
我是一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软件开发人员,今年45岁,精通 java 的各种技术体系,包括微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并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帮助所在公司提升、改造所使用的技术框架,业余我还考取了PMP项目管理证书、系统架构师证书,成为所在公司的系统架构师、核心技术骨干。
我对计算机理论的理解也随着实践的增多越来越深刻,我感觉我的职业生涯进入一生中最好的时刻。
在我儿子读初二上学期时,我辞职回家陪伴儿子。半年后,当我再回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却发现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更别提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了。
现在国家鼓励延迟退休,我觉得,40岁以上的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此刻正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找工作时不能被年龄限制了。
中国互联网发展 20 多年,这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 45 岁程序员,应该是中国最早一批程序员了,这代人的发展呈现了两个极端。
一部分人,抓住了时代的机遇,自主创业或在早期加入创业公司,积累到了一定的财富。
另一部分人,依靠技术积累、行业经验,成为各大公司的高管,生活也还算富足,比如K哥就属于这一类。
还有一部分人,仍然在一线做程序员,这个年龄的程序员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了,比如上面例子中的那一位。
IT圈一直有个“ 35 岁职业危机”的说法,许多大厂都有这样的潜规则:中层以下的员工,年龄不超过 35 岁。也就是说,如果你在 35 岁以前没有混到中高层,就很难在IT职场上生存下去。
本文就来聊聊,如何应对 35 岁职业危机?
35岁职业危机本质是什么?
简单来说,35 岁职业危机的本质就是,丧失了“职场资本”。
什么是职场资本?就是一个人在职场上,所拥有的稀缺技能。
那么,35 岁职业危机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经常说,每一个职场人都是“自己”这家公司的 CEO。
有句话叫做:“有的人早就破产了,只是活在还没有倒闭的公司里”,说的就是3 5岁职业危机现象。
并不是说,这个危机到了 35 岁那天,就突然爆发了。其实,危机早就发生了,只是你浑然不觉而已。
产生 35 岁职业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已经停止了学习,所掌握的技能不再稀缺,失去核心竞争力。
如何应对35岁职业危机?
我也经历过 35 岁职业危机,那时我从饿了么刚离职工作从稳定变得变成失业人员,再加上我老爸生病要花大量的医药费。
那几年也是我人生当中最焦虑、压力最大的阶段,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高管朋友们的心得,我总结了应对 35 岁职业危机的 5 个策略:
第一,每个人都要有“清零思维”
首先要有“清零思维”,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英特尔公司早期的时候,CEO 格鲁夫发现存储器的销售大幅下降,来自日本、韩国的竞争者势头迅猛。
于是格鲁夫对英特尔的创始人摩尔先生说:“我们的处境很艰难,董事会已经在讨论新 CEO 的候选人了,你说这个新来的家伙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摩尔想了想,说:“他大概会放弃存储器生意,转做CPU吧。”
格鲁夫突然惊醒:“那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做呢?”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格鲁夫的带领下。英特尔果断放弃了存储器生意,All in到 CPU 赛道,一举扭转了局面,帮助英特尔成为了一家伟大的公司,而格鲁夫也一战封神,成为伟大的企业家、管理大师。
这个在危急关头拯救了英特尔的秘密武器,叫做“清零思维”。
格鲁夫的“清零思维”的核心就是,“假装自己一无所有”、 “假装自己一无所知 ” ,重新审视和思考当下。也就是乔布斯常说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职场人每过一两年,都要对自己做一次清零,以对自己在市场中的“估值”,看看自己还有多少“职场资本”。
清零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清零履历。每年更新一次简历,划掉过往的贡献,只写近一年来,你带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如果思索半天,乏善可陈,那你就要注意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2年,你就已经在破产边缘了。
2)清零知识。看看你的书架、电子书收藏夹,最近一年读过的书有多少。你再去豆瓣的专业领域书籍排行榜看看,如果许多新书的专业术语对你来说很陌生,说明你的知识储备已经落伍了。
3)清零技能。在互联网行业,不论是产品、开发、运营,相关技能每2年一次大的更替。要关注招聘网站上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不断翻新你的所掌握的技能。
第二,成为终身学习者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在 VUCA 时代,职场当中最重要的生存方法就是: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学习的关键在于效率,关于高效学习的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借鉴:
1. 极其“功利”的读书
职场人的时间要花在读那些解决当下问题的书。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的学习只有在具备三个前提的时候,效率是最高的。
简单来说就是:
第一、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带着目的性的学习,效率明显要高于盲目学习;
第二、学了有地方能用到,马上能够动手验证,积极性就会获得提升;
第三、难度适中的知识,人类的学习曲线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难度要循序渐进。
2. 对资源投入要下狠手
K哥自己的习惯就是,解决一个专业问题,我会请教这个领域里最顶尖的专家,或者直接去读专业论文、期刊。
K哥之前讲过,我曾经花了自己年薪一半还要多的钱,去读MBA,当时家人和朋友都觉得我疯了,后来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通过MBA学到的商业知识,以及结交到的企业家同学,让我在后来的几年里挣到了学费的10倍都不止。
投资自己,永远是最划算的事情,对于学习的投入不要手软。我现在每年花在得到、知识星球、极客时间、混沌大学等知识产品的费用,就有3、4万。
3. 高效的“知识萃取”
阅读仍然是当下主要的知识获取途径,不管读的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阅读的方式对阅读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最愚蠢的阅读方式,就是直接找一本书打开第一页,然后往下读。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通过看书评,如豆瓣,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同时比较几本同类型的书,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
拿到书,先看目录,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读。
对书的结构大致有了解以后,按上面提到的,重点读一读:对当下有用的,马上用得到的,难度适中的部分。
其它的内容,等到以后用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
4.向专业人士学习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去看论文、专业期刊,因为知识分类太细、太垂直了,意味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找资料。
有些泛知识学习,或跨领域学习,可以找专业人士进行学习,如极客时间、得到、混沌大学上面的课程,都是专业领域大牛精心整理过的,通常是多年的知识积累,质量很高,能省去你很多时间。
5、学习吸收率金字塔
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学习吸收率”,指的是不同学习方式,对知识吸收的效率。
学者们研究发现了“学习吸收率金子塔”,常见的学习方式的吸收率如下:听讲(5%)-->阅读(10%)-->听与看(20%)-->演示(30%)-->小组讨论(50%)-->上手练习(70%)-->教授别人(90%)。
图片
从“学习吸收率金子塔”可以看出,听讲、阅读是吸收率最低的学习方法;上手练习、教授别人,是吸收率最高的方法。
这就是为什么著名的“哈佛商学院”MBA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因,整个课程以学生们讨论商业案例、学生讲解对案例的理解为主,教授只做引导、点评。
6、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是根据知识吸收率金字塔原理,采用一种“以教为学”的学习方式,帮助提高知识的吸收效率,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知识。
这个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验证是否真正掌握一个知识,就看能否用直白浅显的语言,把复杂深奥的问题和知识讲清楚。
K哥写公众号、知识星球的初衷,就是想通过“费曼学习法”输出倒逼输入,提升知识吸收率。
7、学习“可迁移的技能”
在一个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转化可以迁移到另外的领域,因为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可以迁移的。
学习新知识当然重要,但是能把自己其他领域的技能迁移到新领域,持续叠加形成的优势,才是牛人在很多领域做到世界第一的秘密。
那怎么样完成这种转化呢?
先介绍一个“能力三核“的概念。做成一件事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叫做能力,而能力分成三个部分:知识、技能、才干 。
知识,就是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概念、做事情的流程,通过学习记忆而来。比如说编程、产品设计,这些工作都包含许多专业领域知识。
技能,是指我们能熟练操作和完成的一系列动作,通过训练而来。比如说写代码、解决问题、 英语、信息搜集、时间管理;
才干,是我们通过大量练习,内化到无意识使用的一些技能、品质和特质,是先天天赋和后天大量练习的混合,通过大量训练,从技能内化而成。比如说:乐观、幽默感、直觉。
很多投资人、咨询师,往往需要在一周内了解一个全新的行业,并且做出决策。那么一个投资经理的能力三核是怎样的?
知识:各行业的知识、熟悉投资流程、了解各种商业模式。
技能:快速学习、数据调查、结构思考、情商、谈判能力。
才干:关键时刻的决断力、一流的洞察力、个人魅力。
当一个投资经理拥有了底层的技能和才干,他完全可以在很短时间关注一个新的领域,快速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
第三,提升“反脆弱性”
美国畅销书作家,塔勒布在他的著作《反脆弱》中提到:
反脆弱的事物,可以在这个波动的世界中随着压力而进化,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就如传说中的九头蛇,砍掉一个后可以长出两个;人骨折了,生出来的骨头会更加强壮,中过毒的人也会具有抗毒的特性。就像尼采说的,那些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
“反脆弱性”就是面对风险,在风险中受益成长,变得更强。
职场当中,怎样具备”反脆弱性“?
1)利用不对称性,小投入高产出。比如写《三体》的刘慈欣,有一个主业,兼职写小说。两头下注,后来写小说写成名了,副业转主业,改变了人生。所以,除了主业,还要发展一门副业。
2)成为多元化,让自己不只一种技能或身份。比如,孔子,如果孔子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政治家,那他注定失败。可他即是一名史学家,也是教育学家,他的思想和成就流传至今。要让自己成为“π型人才”,具备多个职业角色。
3)相信未来的“非线性”。这个世界,正因为有了非线性,才会有新的生物不断出现,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我们才会不断成长不断精进。
要长期投入那些有“时间复利”的事情,下重注进行“刻意练习”,比如:写作、演讲、理财等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奇点”来临,带来非线性的收益。
第四,开始理财,跳出“工薪阶层陷阱”
首先,理财的目的是应对资产的缩水和贬值。金融界有一句话:“今天的100元比明天的100元更值钱”,这就是通货膨胀的道理,钱会越来越不值钱。
其次,理财帮助你跳出“工薪阶层陷阱”。
什么是“工薪阶层陷阱”?简单来说,就是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举个例子:你刚毕业的时候,月收入是 4000,当时觉得一件 200 块的衬衫就已经很好了。当你年薪 50 万的时候,你可能看不上低于 2000 块的衬衫。
收入增长的同时,你的消费欲望也在增长,甚至入不敷出,成为月光族,这样你就很难去实现更大的目标。
理财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带着金钱的思维去看人生,你会站在一个人生投资者的角度,很多选择就会改变。
学习理财,首先要学会花钱,区分什么是资产和负债。资产带来增值,如:现金、房产、股票、债券等。负债将亏空你的积蓄,如:信用卡欠款、房贷、一场疾病。大家可以借助一些记账类 App,来定期分析你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花在哪些方面,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花销。
理财最重要的不是技术和方法,而是本金,本金才是撬动财富最大的杠杆。
第五,坚持锻炼身体
身体是 1 ,财富是后面的 0 ,没有了健康的身体,给你再多财富也快乐不起来。所以,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身体的健康,这是你人生的基本盘,一定要牢牢守住。
最近几年,我的 3 位前同事接连传来噩耗,他们离世的原因基本都跟工作压力有关。互联网公司在资本的裹挟之下,三、五年就跑完了传统公司需要一、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互联网公司的中高层,其工作压力、工作强度是可想而知的。
你有没有注意过这个现象?很少有听说过,建筑工人因为工作强度太大猝死的,而互联网公司里的脑力劳动者猝死的比比皆是,原因是什么?精神压力对身体的伤害,比体力劳动更加致命。
《萤火虫之墓》里有一句话:“珍惜今天,珍惜现在,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职场人要坚持锻炼身体,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尤其30岁以后,注意健康饮食,配合适量运动,保持内心的平和,懂的给自己减压,保持良好的睡眠。
结束语
今天文章比较长,总共 5000 多字干货内容。总结一下,应对“ 35 岁职业危机”的 5个策略:
第一,每个人都要有“清零思维”
分成三部分:1)清零履历;2)清零知识;3)清零技能。
第二,成为终身学习者
高效学习的方法:
1. 极其“功利”的读书; 2. 对资源投入要下狠手;3. 高效的“知识萃取”;4.向专业人士学习;5、学习吸收率金字塔;6、费曼学习法;7、学习“可迁移的技能”。
第三,提升“反脆弱性”
1)利用不对称性,小投入高产出;2)成为多元化,让自己不只一种技能或身份;3)相信未来的“非线性”。
第四,开始理财,跳出“工薪阶层陷阱”
避免挣多少,花多少;学习理财,首先要学会花钱。
第五,坚持锻炼身体
身体是基本盘,精神压力对身体的伤害,比体力劳动更加致命。
最后,危机给了我们足够深刻的教训,既然危机不可避免,就趁早行动起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焦虑个毛啊,干就完事了。
以往热文推荐:
聊聊我的金钱观,和你不一样!
我在美团的八年!
普通人找到比打工还赚钱的副业,只要这三招!
和 11 位 CTO 大佬喝茶,分享 3 条有价值的信息!
更多精彩,关注我公号,一起学习、成长
图片
阅读 1912
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
程军
置顶
这个世界怎么了?不过没有办法,还是要靠自己内求!
郭郭
读完全文...开头的主人公也没有违反后面的总结啊...那他应该怎么办...?
姚同学
这么让人焦虑的标题,竟然不是广告。
军哥手记
(作者)
哈哈哈
西毒
45岁精通各种技术体系,也就是个 匠人
李和诚
精通各种?还是吹牛呢?一个真正的大牛,5岁,我看也是不怕的。
军哥手记
(作者)
也可能
TieJun
哈哈哈
已无更多数据
军哥手记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技术领导力 ,作者Mr.K
见字如面,我是军哥!
看到一则新闻,挺唏嘘的,不吐不快!
讲的是一位45岁的程序员Mary,在政府官网上给总理留言:
我是一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软件开发人员,今年45岁,精通 java 的各种技术体系,包括微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并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帮助所在公司提升、改造所使用的技术框架,业余我还考取了PMP项目管理证书、系统架构师证书,成为所在公司的系统架构师、核心技术骨干。
我对计算机理论的理解也随着实践的增多越来越深刻,我感觉我的职业生涯进入一生中最好的时刻。
在我儿子读初二上学期时,我辞职回家陪伴儿子。半年后,当我再回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却发现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更别提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了。
现在国家鼓励延迟退休,我觉得,40岁以上的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此刻正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找工作时不能被年龄限制了。
中国互联网发展 20 多年,这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 45 岁程序员,应该是中国最早一批程序员了,这代人的发展呈现了两个极端。
一部分人,抓住了时代的机遇,自主创业或在早期加入创业公司,积累到了一定的财富。
另一部分人,依靠技术积累、行业经验,成为各大公司的高管,生活也还算富足,比如K哥就属于这一类。
还有一部分人,仍然在一线做程序员,这个年龄的程序员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了,比如上面例子中的那一位。
IT圈一直有个“ 35 岁职业危机”的说法,许多大厂都有这样的潜规则:中层以下的员工,年龄不超过 35 岁。也就是说,如果你在 35 岁以前没有混到中高层,就很难在IT职场上生存下去。
本文就来聊聊,如何应对 35 岁职业危机?
35岁职业危机本质是什么?
简单来说,35 岁职业危机的本质就是,丧失了“职场资本”。
什么是职场资本?就是一个人在职场上,所拥有的稀缺技能。
那么,35 岁职业危机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经常说,每一个职场人都是“自己”这家公司的 CEO。
有句话叫做:“有的人早就破产了,只是活在还没有倒闭的公司里”,说的就是3 5岁职业危机现象。
并不是说,这个危机到了 35 岁那天,就突然爆发了。其实,危机早就发生了,只是你浑然不觉而已。
产生 35 岁职业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已经停止了学习,所掌握的技能不再稀缺,失去核心竞争力。
如何应对35岁职业危机?
我也经历过 35 岁职业危机,那时我从饿了么刚离职工作从稳定变得变成失业人员,再加上我老爸生病要花大量的医药费。
那几年也是我人生当中最焦虑、压力最大的阶段,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高管朋友们的心得,我总结了应对 35 岁职业危机的 5 个策略:
第一,每个人都要有“清零思维”
首先要有“清零思维”,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英特尔公司早期的时候,CEO 格鲁夫发现存储器的销售大幅下降,来自日本、韩国的竞争者势头迅猛。
于是格鲁夫对英特尔的创始人摩尔先生说:“我们的处境很艰难,董事会已经在讨论新 CEO 的候选人了,你说这个新来的家伙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摩尔想了想,说:“他大概会放弃存储器生意,转做CPU吧。”
格鲁夫突然惊醒:“那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做呢?”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格鲁夫的带领下。英特尔果断放弃了存储器生意,All in到 CPU 赛道,一举扭转了局面,帮助英特尔成为了一家伟大的公司,而格鲁夫也一战封神,成为伟大的企业家、管理大师。
这个在危急关头拯救了英特尔的秘密武器,叫做“清零思维”。
格鲁夫的“清零思维”的核心就是,“假装自己一无所有”、 “假装自己一无所知 ” ,重新审视和思考当下。也就是乔布斯常说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职场人每过一两年,都要对自己做一次清零,以对自己在市场中的“估值”,看看自己还有多少“职场资本”。
清零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清零履历。每年更新一次简历,划掉过往的贡献,只写近一年来,你带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如果思索半天,乏善可陈,那你就要注意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2年,你就已经在破产边缘了。
2)清零知识。看看你的书架、电子书收藏夹,最近一年读过的书有多少。你再去豆瓣的专业领域书籍排行榜看看,如果许多新书的专业术语对你来说很陌生,说明你的知识储备已经落伍了。
3)清零技能。在互联网行业,不论是产品、开发、运营,相关技能每2年一次大的更替。要关注招聘网站上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不断翻新你的所掌握的技能。
第二,成为终身学习者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在 VUCA 时代,职场当中最重要的生存方法就是: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学习的关键在于效率,关于高效学习的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借鉴:
1. 极其“功利”的读书
职场人的时间要花在读那些解决当下问题的书。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的学习只有在具备三个前提的时候,效率是最高的。
简单来说就是:
第一、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带着目的性的学习,效率明显要高于盲目学习;
第二、学了有地方能用到,马上能够动手验证,积极性就会获得提升;
第三、难度适中的知识,人类的学习曲线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难度要循序渐进。
2. 对资源投入要下狠手
K哥自己的习惯就是,解决一个专业问题,我会请教这个领域里最顶尖的专家,或者直接去读专业论文、期刊。
K哥之前讲过,我曾经花了自己年薪一半还要多的钱,去读MBA,当时家人和朋友都觉得我疯了,后来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通过MBA学到的商业知识,以及结交到的企业家同学,让我在后来的几年里挣到了学费的10倍都不止。
投资自己,永远是最划算的事情,对于学习的投入不要手软。我现在每年花在得到、知识星球、极客时间、混沌大学等知识产品的费用,就有3、4万。
3. 高效的“知识萃取”
阅读仍然是当下主要的知识获取途径,不管读的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阅读的方式对阅读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最愚蠢的阅读方式,就是直接找一本书打开第一页,然后往下读。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通过看书评,如豆瓣,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同时比较几本同类型的书,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
拿到书,先看目录,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读。
对书的结构大致有了解以后,按上面提到的,重点读一读:对当下有用的,马上用得到的,难度适中的部分。
其它的内容,等到以后用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
4.向专业人士学习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去看论文、专业期刊,因为知识分类太细、太垂直了,意味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找资料。
有些泛知识学习,或跨领域学习,可以找专业人士进行学习,如极客时间、得到、混沌大学上面的课程,都是专业领域大牛精心整理过的,通常是多年的知识积累,质量很高,能省去你很多时间。
5、学习吸收率金字塔
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学习吸收率”,指的是不同学习方式,对知识吸收的效率。
学者们研究发现了“学习吸收率金子塔”,常见的学习方式的吸收率如下:听讲(5%)-->阅读(10%)-->听与看(20%)-->演示(30%)-->小组讨论(50%)-->上手练习(70%)-->教授别人(90%)。
图片
从“学习吸收率金子塔”可以看出,听讲、阅读是吸收率最低的学习方法;上手练习、教授别人,是吸收率最高的方法。
这就是为什么著名的“哈佛商学院”MBA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因,整个课程以学生们讨论商业案例、学生讲解对案例的理解为主,教授只做引导、点评。
6、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是根据知识吸收率金字塔原理,采用一种“以教为学”的学习方式,帮助提高知识的吸收效率,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知识。
这个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验证是否真正掌握一个知识,就看能否用直白浅显的语言,把复杂深奥的问题和知识讲清楚。
K哥写公众号、知识星球的初衷,就是想通过“费曼学习法”输出倒逼输入,提升知识吸收率。
7、学习“可迁移的技能”
在一个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转化可以迁移到另外的领域,因为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可以迁移的。
学习新知识当然重要,但是能把自己其他领域的技能迁移到新领域,持续叠加形成的优势,才是牛人在很多领域做到世界第一的秘密。
那怎么样完成这种转化呢?
先介绍一个“能力三核“的概念。做成一件事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叫做能力,而能力分成三个部分:知识、技能、才干 。
知识,就是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概念、做事情的流程,通过学习记忆而来。比如说编程、产品设计,这些工作都包含许多专业领域知识。
技能,是指我们能熟练操作和完成的一系列动作,通过训练而来。比如说写代码、解决问题、 英语、信息搜集、时间管理;
才干,是我们通过大量练习,内化到无意识使用的一些技能、品质和特质,是先天天赋和后天大量练习的混合,通过大量训练,从技能内化而成。比如说:乐观、幽默感、直觉。
很多投资人、咨询师,往往需要在一周内了解一个全新的行业,并且做出决策。那么一个投资经理的能力三核是怎样的?
知识:各行业的知识、熟悉投资流程、了解各种商业模式。
技能:快速学习、数据调查、结构思考、情商、谈判能力。
才干:关键时刻的决断力、一流的洞察力、个人魅力。
当一个投资经理拥有了底层的技能和才干,他完全可以在很短时间关注一个新的领域,快速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
第三,提升“反脆弱性”
美国畅销书作家,塔勒布在他的著作《反脆弱》中提到:
反脆弱的事物,可以在这个波动的世界中随着压力而进化,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就如传说中的九头蛇,砍掉一个后可以长出两个;人骨折了,生出来的骨头会更加强壮,中过毒的人也会具有抗毒的特性。就像尼采说的,那些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
“反脆弱性”就是面对风险,在风险中受益成长,变得更强。
职场当中,怎样具备”反脆弱性“?
1)利用不对称性,小投入高产出。比如写《三体》的刘慈欣,有一个主业,兼职写小说。两头下注,后来写小说写成名了,副业转主业,改变了人生。所以,除了主业,还要发展一门副业。
2)成为多元化,让自己不只一种技能或身份。比如,孔子,如果孔子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政治家,那他注定失败。可他即是一名史学家,也是教育学家,他的思想和成就流传至今。要让自己成为“π型人才”,具备多个职业角色。
3)相信未来的“非线性”。这个世界,正因为有了非线性,才会有新的生物不断出现,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我们才会不断成长不断精进。
要长期投入那些有“时间复利”的事情,下重注进行“刻意练习”,比如:写作、演讲、理财等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奇点”来临,带来非线性的收益。
第四,开始理财,跳出“工薪阶层陷阱”
首先,理财的目的是应对资产的缩水和贬值。金融界有一句话:“今天的100元比明天的100元更值钱”,这就是通货膨胀的道理,钱会越来越不值钱。
其次,理财帮助你跳出“工薪阶层陷阱”。
什么是“工薪阶层陷阱”?简单来说,就是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举个例子:你刚毕业的时候,月收入是 4000,当时觉得一件 200 块的衬衫就已经很好了。当你年薪 50 万的时候,你可能看不上低于 2000 块的衬衫。
收入增长的同时,你的消费欲望也在增长,甚至入不敷出,成为月光族,这样你就很难去实现更大的目标。
理财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带着金钱的思维去看人生,你会站在一个人生投资者的角度,很多选择就会改变。
学习理财,首先要学会花钱,区分什么是资产和负债。资产带来增值,如:现金、房产、股票、债券等。负债将亏空你的积蓄,如:信用卡欠款、房贷、一场疾病。大家可以借助一些记账类 App,来定期分析你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花在哪些方面,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花销。
理财最重要的不是技术和方法,而是本金,本金才是撬动财富最大的杠杆。
第五,坚持锻炼身体
身体是 1 ,财富是后面的 0 ,没有了健康的身体,给你再多财富也快乐不起来。所以,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身体的健康,这是你人生的基本盘,一定要牢牢守住。
最近几年,我的 3 位前同事接连传来噩耗,他们离世的原因基本都跟工作压力有关。互联网公司在资本的裹挟之下,三、五年就跑完了传统公司需要一、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互联网公司的中高层,其工作压力、工作强度是可想而知的。
你有没有注意过这个现象?很少有听说过,建筑工人因为工作强度太大猝死的,而互联网公司里的脑力劳动者猝死的比比皆是,原因是什么?精神压力对身体的伤害,比体力劳动更加致命。
《萤火虫之墓》里有一句话:“珍惜今天,珍惜现在,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职场人要坚持锻炼身体,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尤其30岁以后,注意健康饮食,配合适量运动,保持内心的平和,懂的给自己减压,保持良好的睡眠。
结束语
今天文章比较长,总共 5000 多字干货内容。总结一下,应对“ 35 岁职业危机”的 5个策略:
第一,每个人都要有“清零思维”
分成三部分:1)清零履历;2)清零知识;3)清零技能。
第二,成为终身学习者
高效学习的方法:
1. 极其“功利”的读书; 2. 对资源投入要下狠手;3. 高效的“知识萃取”;4.向专业人士学习;5、学习吸收率金字塔;6、费曼学习法;7、学习“可迁移的技能”。
第三,提升“反脆弱性”
1)利用不对称性,小投入高产出;2)成为多元化,让自己不只一种技能或身份;3)相信未来的“非线性”。
第四,开始理财,跳出“工薪阶层陷阱”
避免挣多少,花多少;学习理财,首先要学会花钱。
第五,坚持锻炼身体
身体是基本盘,精神压力对身体的伤害,比体力劳动更加致命。
最后,危机给了我们足够深刻的教训,既然危机不可避免,就趁早行动起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焦虑个毛啊,干就完事了。
以往热文推荐:
聊聊我的金钱观,和你不一样!
我在美团的八年!
普通人找到比打工还赚钱的副业,只要这三招!
和 11 位 CTO 大佬喝茶,分享 3 条有价值的信息!
更多精彩,关注我公号,一起学习、成长
图片
阅读 1912
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
程军
置顶
这个世界怎么了?不过没有办法,还是要靠自己内求!
郭郭
读完全文...开头的主人公也没有违反后面的总结啊...那他应该怎么办...?
姚同学
这么让人焦虑的标题,竟然不是广告。
军哥手记
(作者)
哈哈哈
西毒
45岁精通各种技术体系,也就是个 匠人
李和诚
精通各种?还是吹牛呢?一个真正的大牛,5岁,我看也是不怕的。
军哥手记
(作者)
也可能
TieJun
哈哈哈
已无更多数据
:,。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
本文由新墨整理并发布。转载来自互联网,若侵权则删除!
新墨5年开发经验,45名团队成员,上线已达100+产品,于北京和成都2个城市提供技术开发服务。致力于提供APP开发,小程序开发,微信开发,IOT物联网开发,电商系统开发,教育系统开发,H5开发,游戏开发,用户体验设计,课件设计
新墨官网地址:http://www.sinmore.com.cn/
新墨物联网站:http://www.sinmore.cn/
布鸽科技:http://www.buge.vip/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