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大内卷:没有哪个头部公司不焦虑吧
八姐姐 / 2021-04-29 09:27:12
话说,最近,哪个词最火?那肯定就是“造车”了。自从去年造车新势力股价“一飞冲天”之后,好多的公司都加入到了“造车”的行列。比如说,高调宣布说要5年投入500亿的百度,以及饱含热泪、要做最后一次创业的雷军,还有技术牛掰的华为,乃至连IPO都想好的创维,和恒大、滴滴、大疆、OPPO、360等等。
甚至八姐有盆友说,你永远不要觉得你跟造车无关,没准哪天你自己的公司就开始造车的。是的,这位仁兄前几天刚刚被调到了自家公司保密项目,研究造车可能性。就连亏了好几年、日渐没落、账上都没多少现金的搜狐老板张朝阳,今天都被问了是否要造车的问题。所以,在这个人人时间点上,相信,最近没有哪家大TMT公司的老板是不“焦虑”的——不造车感觉都对不起自己的地位,那么,到底造不造车呢?这真的是个问题啊。
毕竟,看起来,摆在造车面前的是一片康庄大道。新能源车销量涨势喜人,随着“碳中和”等推进,新能源车、智能汽车肯定是大趋势啊,想想能从2600万量的汽车市场中分一杯羹,那都血脉喷张啊。即便不一定最终能造车成功或者成为市场头部,但光是短期的股价上涨以及资本的涌入,那想想也是令人激动啊。
比如,“造车新势力”的老大蔚来,虽然2020年才卖了4万多辆车,差不多是大众中国的1/100,比亚迪的1/2,但谁也没有蔚来涨得凶啊,2020年股价就翻了11倍,累计融资也超过了700亿元。你说说谁能不眼红?再比如百度,一传出造车的消息,股价一个多月就翻了一倍多,这让过去几年抠抠嗖嗖、甚至连员工虚报点打车费都开除的管理层大为高兴,大笔一挥,春节给员工多发了半个月工资,这要不是造车,收入节节下滑的百度能打“翻身仗”吗?
所以,“造车”才是王道啊。特别是是小米这样的,有品牌、有供应链、有钱还有“情怀”的公司,不造个车,感觉自己的粉丝都得哭死。
而且,最为重要的“焦虑”其实是,假如你的竞争对手“造车”了,你不造,那不是亏大了。你的对手造车了,万一造成了,几年后甩开你好几个段位,你说你郁不郁闷?即便造得不咋成功,但人家股价涨了,或者融来了大笔的钱,反正有钱了,干什么不行,各种拓展市场,你郁不郁闷?
所以啊,造车这个事情,看起来是一定得做啊,即使没有造车条件,那创造条件也要上。
当然,有的童鞋要说了,这看起来是一片欣欣向荣的蓝海市场,怎么被你说出了“内卷”的味道啊。
哈哈,也许是八姐在行业里混成老油条了,但这怎么感觉就特别像当年互联网公司一窝蜂去做手机啊。但做来做去,一两百家手机厂商基本都死光光了,只有华为和小米成了王者。
而“造车”这码事让很多公司老板焦虑,估计也是因为,凑热闹容易,但是吧,手机毕竟没有汽车烧钱啊,这现在要造个车,100亿就是砸个水花,没个五六百亿感觉都没法量产。虽说可以融资,可以炒高股价,但是吧,随着造车的越来越多,估计钱也没有那么好融了,自己肯定也得有钱有资本去放血。这不,今天OPPO说要造车了,小米的股价也有点下跌嘛。(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印度疫情影响。)
竞争激烈,还这么烧钱,最终胜出的可能就几家公司,这会不会对公司的本质主营业务有影响?而且,电动车质量和续航啥的也被诟病,你没看到前赴后继的起火事件,以及最近特斯拉的刹车纠纷,增长会不会因为某些黑天鹅事件中止呢?爱马,光这么想想,纠结症都要犯了。
但无论如何,八姐觉得吧,如果若干年后回头来看,很多爱夸大其词的科技历史撰写者会把现在称为是汽车行业变革的“大时代”,在这其中,一些公司会崛起成为新的传奇,而更多的公司是不是会成为炮灰呢?哈哈,走着瞧吧。
----------------------------
本文由新墨整理并发布。转载来自互联网,若侵权则删除!
新墨5年开发经验,45名团队成员,上线已达100+产品,于北京和成都2个城市提供技术开发服务。致力于提供APP开发,小程序开发,微信开发,IOT物联网开发,电商系统开发,教育系统开发,H5开发,游戏开发,用户体验设计,课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