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了逛京东后,到处都是京东!

唐韧 / 2021-05-06 13:57:07

我发现如今真不能随便去逛电商产品,尤其是使用他们的搜索功能。因为一不小心,你就会掉进自己挖的坑里去。


五一期间我就被成功套路了,也再一次证明,作为用户的我们都是被产品出卖的对象。

我最近运动频率比较高,加上进入夏天,每次运动后肌肉特别酸疼,伴随的是膝盖和大腿处体温很高。于是,我就寻思着买一个缓解肌肉疲劳的喷雾。

打开京东 App 并通过「运动喷雾」关键词搜索了相关商品,按照销量选择性看了几款,但还是没最终决定。因为缺乏一定的决策依据,这次购物没有成功。

接下来,有意思的事情来了。

第二天我刷抖音时,前一天在京东浏览的那个商品突然以视频广告的方式出现在我的抖音信息流里。

图片


很显然,我在京东上的搜索浏览记录以及我的用户信息被投放到了抖音的广告平台。

两个平台我都是用同一个手机号登录的,再加上我的设备信息,这就是他们能关联起来的操作手法。

抖音之所以会帮京东向我推广告,是因为京东在抖音的广告平台支付了费用。我作为用户,在平台留下的信息和行为数据就是被买卖的对象。

京东之所以愿意花这个钱去投放,首先是因为抖音有比它还大的流量池,其次就是用户重合度高。这两个因素加起来,就极大提高了订单转化率。更何况,还是在有浏览记录的前提下。

当然,投放广告的不一定是京东本身,也有可能是京东上的第三方卖家。

京东是商品交易场所,抖音是商品展示和流量转化渠道,最终都会导流到京东完成交易。

除了抖音,当我打开「脉脉」去浏览职场内容时,也看到了同样商品的广告。

逻辑和之前讲的一样,脉脉赚了广告费,商家赚了成交和订单,平台业务也得到了增长。

图片


其实这种操作并不是什么秘密,平台通过用户信息用来满足自己的商业诉求,这已经是行业通用的做法。

可能会有人说,平台都没有经过我的允许,怎么可以私自出卖我的信息呢?

放心,平台不会这么傻,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

最直接的,当你注册登录时,默认同意的注册登录协议里就包含了这一条。

所以,在用户「默认」授权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你的数据。就好比我只是逛了逛京东,结果到处都是京东。

接下来,我在抖音那条广告视频下多停留了一会儿,并且点击头像进入主页查看了一下之后,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当我打开淘宝 App 想做下价格对比时,竟然在首页的推荐里看到了同样品牌的商品。问题来了,淘宝是怎么知道我对这款商品有意向的?

假设我最终在淘宝成交,那么逻辑就是我在京东进的门,经过抖音这个中介将我这个客户转介绍给了淘宝。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各种串通。

当我再次回到京东 App,首页顶部的 banner 滚动栏第一个就是这款商品。而且在之后刷抖音和打开脉脉的过程中,我也不止一次看到了这款商品的广告。

图片


还真别说,通过这种高密度的广告展现,我对这款商品的印象逐渐加深。而且潜意识里也在不断被提醒,你需要它!

最后,经过各种对比和权衡,我在淘宝购买了这款商品。

原因很简单,用了促销优惠券以后便宜了 6 块钱。

你看,用户哪有什么忠诚度可言,一切都向利益最大化看齐!

即便我有京东 Plus 会员,在对比计算后也发现淘宝更便宜,在对物流时效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我选择了价格。

当然,在一些已经形成固定购买认知的商品上,我还是会选择京东,比如电子产品、图书和家电等。

不过,最近我也发现自己在抖音上买东西的频率提高了。虽然抖音电商的体验还比不上京东和淘宝,但它的场景比较独特,而且转化率显然更高。

传统电商只能通过各种静态展示和活动促销去撬动用户,而抖音这类直播电商,靠的是动态实景,卖吃的就现场吃给你看,卖穿的就现场穿给你看。

这让靠店铺装修和 PS 为主的传统电商有点尴尬,至少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差异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我有一个感觉,未来用户在非目标明确下的购物场景会被直播占据,尤其是非标品。

话说回来,上面提到的这种流量买卖模式不会消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平台产品的商业模式之一。

虽然用户不那么乐意,但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里。没有隐私、被产品绑架和出卖、沦为商品。

商业,就是你买我卖,大家在同一个环境里相互依存。

图片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五一假期结束了,不知道你们休息玩乐得怎么样?


五一期间我一直在更新,从文章阅读数据上看,明显低于平时工作日。尤其是随着假期的深入,这个数据是持续走低的。


这个现象跟大家适应假期的程度、生活方式的改变、时间的分配有很大关系。如果仔细去分析下,其实挺有意思的。


这周上班三天又放假了,淡定,好好工作!


对了,假期我玩了一把抓娃娃机,抓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娃娃,特来表达一下喜悦之情。


图片


今天,与 60859 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后台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

----------------------------
本文由新墨整理并发布。转载来自互联网,若侵权则删除!
新墨5年开发经验,45名团队成员,上线已达100+产品,于北京和成都2个城市提供技术开发服务。致力于提供APP开发,小程序开发,微信开发,IOT物联网开发,电商系统开发,教育系统开发,H5开发,游戏开发,用户体验设计,课件设计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