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享会|品牌设计遇上VR设计
环铁艺术家 / 2021-05-21 10:17:57
·临感VR是什么?
临感VR目前主要服务于二手车、招聘和房产业务线,大致可以分为拍摄和展示两部分。拍摄由两个摄像头背对背VR相机进行,将拍摄对象的各个点位进行拍摄,最终将所有拍摄的素材进行拼接,最后通过放到临感VR展示端呈现给用户。以房产为例,在展示端我们能看到房屋的位置关系以及尺寸。
·什么是看不见的设计?
大部分的设计师的日常工作是设计形式追随功能,设计是服务于内容的,不同的设计师的诉求和导向是不一样的。我们UXD有很多各种各样角色的设计师,比如说运营设计,他的设计导向是包装渲染,让我们的内容更加吸引用户的注意;而UI设计更多的是推到后面,把内容进行分门别类,让用户更易获取我们的信息。
Jony Ive曾说“希望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完全沉陷其中忘了它的存在”。比如说手机面部识别,我们没有感知的时候他却在工作;比如airports,把耳机拿下来时耳机里的音乐就停了,带上去后它又继续工作。深泽直人认为“停止构想仅仅是有趣的外形设计,而需要去思考物体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些日常生活中观察出:“用户只需要按照直觉来就是对的,我们不需要对它进行一些强行的引导。”
·看不见的设计
从我自己的一些浅显的思考结合大师的思考达成的共识,UI设计师就是需要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做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原则我总结了一个字叫做—藏:自己藏起来、把缺陷藏起来、把意图藏起来。
·把自己藏起来是什么?
作为设计师,我们当然是喜欢美好的东西,我们在这些的时候,就避免不了过多的情感宣泄,这个时候就需要把设计先藏起来,放在幕后;把缺陷藏起来,缺陷是什么?我们的产品肯定不是完美的,需要把产品的一些缺陷给藏起来;把意图藏起来,减少用户的应激,让一切都变得自然。
下面就说一下我们怎么藏呢?我分了3点:
包装箱的易撕拉通过开口的设计告诉用户从哪儿打开、通过虚线的设计告诉用户该往什么方向开,用户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在无形中被引导了,但最终完成了打开箱子的操作。应用到临感VR里面房源点位的设计,按照近大远小的规律加上透明度的对比,然后再增加动向。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感受到方向以及当前我所处的位置。
·藏的流畅
一是流畅的转场,二是流畅的加载。一个短时间的加载,我们更倾向于使用一个旋转的循环播放的小动画,可以给用户传递很快就能加载完的感觉;长时间的加载,更倾向于使用记录条,告知用户当前加载位置,给予用户合理的加载预期。但是在VR里面会有很多问题,之前提到我们的产品肯定是不完美的,我们只知道VR的加载过程是长时间的,但我们无法取到确切的时间怎么办?此处用了一个藏拙的办法:让进度条先走到1/2,再走到1/4,再走到1/8,等返回数据加载成功,进度条能够顺畅的从0%走到100%,而不会因为中间的问题造成停滞不前的卡顿感。
·藏的真实
在临感VR里有一个画笔工具的功能,设计时我们加入了符合真实物理世界的设计,而这种画法真的就是非常符合直觉,因为就像我们在纸上涂涂画画,降低了使用的门槛;
打开灵感VR的时候会有个开门的效果,让用户感受到回家的感觉;超越真实的物理世界的体验,临感VR里面所有动效都模拟了人在真实环境中的运动轨迹,如果将真实环境中的行走和转身所用时间。用在VR上会产生眩晕的感觉,整个动效也非常拖沓,所以我们将运动曲线进行校正,使其符合真实规律的同时能有一个很好的体验效果。
02
青桔为何?
青桔和滴滴其他业务不一样,我们有什么不同?我们从哪里出发?我们的原点是什么?下面我将从这几个纬度来分享,互联网公司如何做一个强硬的基因设计和设计布局。
今天主要是围绕三个点来分享:
第一个是原点,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第二个是设计定位,解决如何从识别的角度进行设计定位
第三个是设计表达,如何将我们的设计定位表达出去
·出发原点
青桔的设计团队包含了工业设计、创意设计和体验设计三个团队。由于我们是一个软件赋能硬件的一个新业态,无论是硬件还是品牌或者是体验上,都是一个大的链路设,所以我们将工业设计、创意设计和体验设计三个团队进行整合,让不同的设计团队有更多的联动和交流,基于用户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去共同挖掘设计的价值和连接点,能够承载所有价值和意义的内容就是我们设计的原点。而青桔设计的原点在于包含服务、体验、功能的产品硬件本身和包含用户和使用场景的应用环境。
·设计定位
青桔作为轻出行共享两轮车,是一个“新且不新”的行业,用户群体以年轻用户为主,作为后来者,希望能够快速占领用户心智,做到行业第一。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对青桔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梳理:简洁(万物归简,从轻出发)、人性(以人为本,体验极致)、环保(融入环保,反哺生态)、年轻(时尚潮流,彰显个性)、新奇(探索至上,敢为人先)。
·设计表达
原点到设计理念这一部分是我们更多思考层面的问题。在落实到具体设计上时,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视觉的识别系统(这里包含了工业设计语言体系、品牌VI手册以及UI规范),去建立我们的品牌认知。
在工业、品牌和UI设计的时候,我们会去挖掘用户在使用的各个触点上找到趋同的或者找到一致性的点,结合我们的设计理念构成一个符号,将符号语言进行丰富迭代传播。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品牌的一致性,使用户在某个媒介或者某个场景上面接触到的情绪都是相同的,并且这样的一个设计语言也更有包容性更有利于我们去传递与业务特质和品牌特质,找到符合用户特质和品牌方向年轻化的差异化特征,打造与竞品的差异。
青桔——给用户传递出来的第一品牌印象就是一个青色的橘子,所以我们在定义它的时候,图形和名字出现的,刚出现的时候,是从0~1需要大家更多的包容的时候,因此它包含青桔的名字,logo里面也包含了桔子的符号,logo中上扬的曲线更像是一个笑脸。整体原型是环保、地球、出行、车轮。
LOGO品牌周边与代言人形象链接,强化品牌符号印记,传递年轻、潮流品牌态度。第二个案例就是内三速的车型设计,这款车较少,在北京可能会见到。介于共享单车整个的趋同化比较强,我们希望不断突破,通过找到原点,不断迭代和创新,去探索和别的车不一样的地方。内内三速的出现,就是要打破大众对于共享或传统自行车的认知,找到亮点或者找到在理念层面上的突破。内三速作为一款探索型车型,他安装了变速器、像微笑的下管、车身遵循了青色白色和黑色严谨的色彩配比,这是共享单车里面少有的,这些东西都是围绕我们的设计原点出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链路。
03
滴滴代驾品牌创意探索-用创意打动人心
04
滴滴外卖品牌国际化
从亚洲飞到美洲,滴滴做外卖的神奇
·全球化的趋势
外卖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服务,但在国际市场,外卖服务还是一片蓝海,滴滴的国际化也希望是出行和外卖两条腿都迈出去走路,在国际市场做竞争。不同国家,文化、经济、认知的存在差异, 如何让滴滴外卖品牌在与竞品打出差异化的同时,能保证品牌自身在全球的有一致性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基于这些问题,来分享一下滴滴外卖做国际化的三个点:
1.全球范围内做统一的品牌识别
2.品牌与本地化进行结合,更好地服务本地市场
3.通过体系化的建设,提高跨国、跨地域之间的协作效率
·强化统一品牌视觉资产
滴滴外卖初到新的国家,我们更重视短期的显性感知,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强化品牌核心识别资产,去打造一个强感知、强重复、强排他以及给用户强记忆的品牌,并产出一个整体的品牌规范。
滴滴外卖的核心品牌资包含了logo、颜色和辅助图形。滴滴外卖的logo继承了滴滴母品牌的设计,加深了滴滴品牌给用户的印象;根据业务属性选择了两个颜色,一个是滴滴本身的颜色,另一个是绿色,我们希望他是年轻的、绿色环保的;辅助图形采用了切的设计语言,我们希望在整个使用滴滴外卖的流程中,都能给用户带来一种干净利落直接的感觉。
·国际化
国际化是去做符合对应国家的本地化设计,这里总结了在与前线的设计师包括运营合作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第一是要定一个完整的方向,要明确我们的品牌要做成什么样子、品牌理念是什么、要做成什么样的气质;第二是要有完善的设计系统,对设计师来说,在视觉中一定要给一个足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前线的设计师可以直接套用内容实现本地化;第三是协同共建,与前线设计师保持沟通交流,保持信息与认知的同步。
而相较于日式的设计风格,墨西哥投放的物料就是另外一种感觉,受墨西哥人民的奔放开朗的生活气息影响,墨西哥的设计就更加活泼和跳脱。
不仅是运营设计上的国际化,我们的插画设也会做一些国际化的调整,在怎样高效地解决本地化问题上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在保证滴滴外卖整个品牌色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个基础人物,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去匹配各种发色、肤色和服装,最终实现了保证一致性的前提下,高效实现本地化设计。
此外我们还做了一些广告视频的投放,为了保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广告给用户传递的感觉一致,我们制定了整体的广告策略,首先是场景化,采用了本地的真实生活场景;其次希望是诙谐化,增强广告吸引力;最后是采用了统一的结束方式,增强一致性。
还有一些线下的物料,比如说外卖箱,在考虑整体品牌透传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外卖箱的设计是否符合本地用户的需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以及文化的不同都会影响到箱体的结构和外观设计。
以上就是本期U享会的内容,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设计视角,没能亲临现场的小伙伴有任何问题或是对U享会的建议,欢迎在下面留言,期待下次再会!
同时也感谢为U享会付出的小可爱们:
----------------------------
本文由新墨整理并发布。转载来自互联网,若侵权则删除!
新墨5年开发经验,45名团队成员,上线已达100+产品,于北京和成都2个城市提供技术开发服务。致力于提供APP开发,小程序开发,微信开发,IOT物联网开发,电商系统开发,教育系统开发,H5开发,游戏开发,用户体验设计,课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