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的价值—落地篇
交互设计学堂 / 2021-07-08 18:47:51
浅谈设计的价值—落地篇
交互设计学堂 昨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许忙忙 ,作者许忙忙
在上一篇文章中,浅浅地讨论了什么是设计的价值,并得出一个结论:设计的价值是产出更优更合理方案。那么在产出更合理方案之前,如何发现原方案的问题并推动更合理的方案落地?有些问题在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归类为明显的逻辑BUG,这类大BUG,因为问题明显,在与上游讨论的时候,只要理由充分,可以很快的推动自己的想法落地。但是有些并不是,如何提出这类问题,并更好的与上下游协作且推动方案落地呢?初入公司时,我也比较懵逼,好在身边都是优秀的同事,观察他们处事之余,我复盘了如下经验。
记得刚进公司的时候,因为与之前的公司协作流程有很大不同,无法很快适应公司节奏,公司业务很多,而交互加上组长,也就只有三位同学。由于大多产品多重视业务,原型方案第一时间给到的时候未必最优,而视觉同学多重视视觉的呈现,忽略背后逻辑,由此导致返工多,整个上下游工作效率低下。所以交互在整个工作流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审核评估产品经理给到的原型,在权衡业务和用户的角度,为下游的视觉同学排坑。
而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众多需求中,判断需求优先级,且快速审核产品经理的方案,并提出合理建议,同时推动合理方案落地。
01
快速了解业务、用户
▼
无论你是设计还是其他,作为刚入职的新人,应该需要尽快了解公司的业务。除了看公司内部资料,我把产品经理的历史PRD文档都重新看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自己了解整个业务走向,以及目前现存的问题,甚至于之后的业务重点发力方向。
看文档也有讲究,公司那么多产品经理,要把所有的文档看完,也要花费不少时间。由于我们公司的文档都是共享的,根据不同的业务线,我一般先看我主要对接的业务线的产品负责人的文档,负责人会清晰地记录他所属团队每个成员负责的版块,以及每一个季度的产品迭代方向。其次,其他业务线虽归属其他交互对接,但也要在空闲之间做了解,有时候,某个功能改版,会牵扯到其他业务线,而新来的产品经理并未做全局了解,这时候就需要交互在其中做风险预警。
除此以外,平常也多看看竞品,记录每个竞品每周迭代的东西,判断他们的方向。有些公司,这个工作会交给用研部门,用研会在每周周报里附上这些报告。如果对方周报没有@你,记得钉他一下。
以上,还有很多其他方法,网络上多搜集相关的行业资料,学会利用公司各种资源,帮助你站在前瞻视角,去了解整个业务全局,清晰业务走向。
02
快速了解对接的人
▼
清楚对接需求的上下游。上游是哪个产品经理?他是什么背景?主负责哪一块业务?留心这些,会快速对需求有个大概的判断。
比如之前接到的一个需求,某产品经理期望在商详页中加科普的内容,且为了省开发周期,用户在商详页跳转的科普内容二级页,承接的是社区内容页,有很多二跳到社区的出口。
图片
按照当前产品经理的PRD描述,本平台多品类对于小白用户具备较高价值认知以及学习门槛,期望通过「品类科普」形式提升用户对品类的兴趣度,进而促进后续交易转化。这听起来是好事,但是加在商详页,按照这样的方式,会让用户在原有的交易链路跳出,反而影响用户决策。且即使他们有意向做PGC科普,短期内的内容质量还有待考证,目前社区里的内容恐怕接不住他们想给用户的好意。回头看看这个产品经理,最近转到平台运营业务线,社区归他管。这看起来就是个背KPI的需求,本质目标是想为社区导流。
每个需求都是每个人做的,不同的人在做一个需求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考量,如果不清楚这个人,你也就无法摸清他需求的本质目标是什么。多留意每个人的特点,看清楚一些事实,而不是只看需求本身,跳脱它,你会对方案背后存在的问题有个更直观地认识。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本质,才能灵活攻破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或者就问题本身给到产品经理他所需要的帮助。这些问题可能就是方案本身,或许是对方所需的对接资源,或许可能就老板认定的方案,需要你从中协助他和老板沟通所处的问题等等。
03
了解需求真正目标
▼
这个需求的真正目标是什么?是的,真正的目标,就像上边的一个案例;还有一些需求,可能就是某个用户的一个想法,想清楚用户想法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据此提出更合理的方案。这点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不再赘述了。
04
了解产品经理的方案
▼
这个方案投资回报比怎样?他为什么要定这个方案?基于开发成本的考量?想要快速上线验证可行性?这个方案有什么风险?(会不会影响交易转化?会不会牵扯到其他业务线?有没有和其他业务线负责人沟通过风险?)目前的方案是接近目标还是远离目标?有没有其他方案可以替代他的方案?
就像上边说的,产品经理的每个方案背后都有其考量因素,我们不能只是看到问题之后,然后傻乎乎地直接向他发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跟直接骂他「傻X」没什么区别。他的目标是希望UED能尽快将他的需求排上期,而不是需要一个设计在其中挑毛病。试着这样说:我想到一个其他方案,你看可不可行。如果对方觉得确实还不错,恭喜你,多了个战友,下次他遇到难题的时候,会直接找你一起想解决方案;如果对方不认同,那你也在不清楚对方为什么这样做的基础上,不伤和气之下,找到了更多原因。去探讨,而不是发问。
还是上边的案例,在了解产品经理的书面目的之后,我们告知风险,保守起见,建议先在社区试运营PGC科普内容+带货的模块,由内容导商品。如果看得人确实多,再将科普内容加入其他场景承接小白用户。
05
确定解决方案
▼
在分析完之后,就该确定方案了。这个阶段我大致归类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产品经理原方案不合理,有严重体验问题,在告知风险之后,依旧不愿意更改。
比如上边提到的那个案例,我们提出新的方案之后,产品经理依旧坚持原方案。这种情况下,告知方案可以先铺少量,不要铺全量;另外如果对方没有验证方案的话,让对方给出验证方案,评估验证方案可行性。我们让产品监控访问用户的复购和购买行为,商详页入口PV点击率,下单转化率,点击科普内容后返回率,下单转化还要看看是不是同品类的,验证教育内容的有用性...
另外一个乐观的情况就是,对方认同提的修改建议,并协助输出新的方案。在所有方案输出后,再交至下游,并验收上线。
题外话
这篇文章仅作为复盘工作的一个经验思考,虽不具普遍意义,但大多情况下,交互设计很难在项目初期受邀来讨论,尤其在大致方案已定的情况下,这时候再推动自己的想法落地,尤其的困难。所以,局限在设计的视角看问题,则很难与上下游有效协作。于是,设计想要在执行方面达到更高的影响力,则必须了解「需求」关乎的业务,用户,以及做需求的人等。它始终为一个「综合性问题」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图片
你有在看么
阅读 908
写下你的留言
----------------------------
本文由新墨整理并发布。转载来自互联网,若侵权则删除!
新墨5年开发经验,45名团队成员,上线已达100+产品,于北京和成都2个城市提供技术开发服务。致力于提供APP开发,小程序开发,微信开发,IOT物联网开发,电商系统开发,教育系统开发,H5开发,游戏开发,用户体验设计,课件设计
新墨官网地址:http://www.sinmore.com.cn/
新墨物联网站:http://www.sinmore.cn/